投标信用评定申请表

AAA级证书类型

查看样例>
  • 立信企业
  • 企业信用
  • 资信企业
  • 诚信供应商
  • 诚信经营示范企业
  • 质量服务诚信企业
  • 重服务守信用企业
  •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
  • 重质量守信用企业
  • XXX行业投标信用企业
  • *申请企业名称

  • *联系人电话

  • 联系人姓名

提交申请后,我们将尽快联系您办理。如有疑问,请致电 400-601-4000。

分类信息
当前位置: 招标采购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> 招商信息> 白城市绿电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招商公告
  • 白城市绿电制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招商公告
    • 招商信息
    • |
    • 时间:2025-05-26
    分享到:
  • 友情提示:以上信息是招标采购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会员发布,尽管我们认为该信息可靠,但我们不能保证该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,请各位务必在交易前进一步核实,招标采购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对此不负任何法律责任! 声明:招标采购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,请核实确认后联系。
  • 1.项目简介

    1.1 项目背景

    1.1.1 产品简介

    氢产能可分为灰氢、蓝氢和绿氢等。其中,绿氢是使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生产的,如水力发电、风力发电、太阳能发电、生物质发电、海洋能发电和地热能发电等,再通过电解水的方式制氢,是真正实现零碳制氢的方式。我国虽是氢能第一产能大国,但是大部分产能为灰氢。灰氢和蓝氢,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清洁氢能,在生产过程中,灰氢和蓝氢要用到不可再生资源,如煤炭、石油、炼厂气、天然气等。在生产灰氢的过程中还会大量排放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。

    本项目采用的绿电制氢是指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,CO2(二氧化碳)排放量为零或接近于零。相比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火力发电,以太阳能、风力、地热、生质能、核能等绿色电力更符合环保、可持续,是未来发展的方向。

    1.1.2市场前景

    1)我国氢能产业现状

    经过十余年的长足发展,我国氢气年产量已逾千万吨规模,位居世界第一大产氢国;同时,我国金属储氢材料产销量已超过日本,成为世界最大储氢材料产销国。氢气产量和储氢材料产销量两项世界第一,为我国开发利用新能源、加快迈入氢能经济时代创造了有利条件。从产量来看,到2023年我国氢气产量为3500万吨,同比增长2.31%,氢气需求总量为3300万吨。

    为满足国内氢气需求和应用的增长,制氢设备生产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形势喜人,煤制氢、天然气制氢、甲醇制氢、氨分解制氢、水电解制氢、氯碱厂副产氢回收利用、各行业富含氢尾气回收等制氢设备的技术水平大大提高,不仅基本实现国产化,而且大量向国外出口。氢气制备方面,我国氢气主要由化石能源制氢和工业副产氢构成,煤制氢和天然气制氢占比约八成,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规模还很小。

    随着我国绿色发展的推进,“碳中和、碳达峰”提上日程,氢能迎来进一步发展,加氢站的不断建设使得储氢气的需求进一步释放,中国已累计建成加氢站约占全球加氢站数量的40%,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。截至2023年底,我国已建成加氢站474座,新建成加氢站122座。

    2)合成氨市场供需分析

    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。世界上的氨除少量从焦炉气中回收副产外,绝大部分是合成的氨。生产合成氨的主要原料有天然气、石脑油、重质油和煤(或焦炭)等。

    从供给端来看,伴随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》、《合成氨工业污染防治技术政策》等政策出台,中国合成氨行业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。自2015年起,中国合成氨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,合成氨产量呈现缓慢下滑趋势。此外,受中国环境污染问题等因素影响,中国政府开始对生产技术落后的产能进行“供给侧改革”,鼓励发展非无烟煤原料合成氨生产工艺,行业进入产业结构调整阶段。到2023年底,我国合成氨产能达到5489万吨/年。

    从需求端来看,合成氨指由氮和氢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直接合成的氨,为一种基本无机化工流程。现代化学工业中,氨是化肥工业和基本有机化工的主要原料。2017年我国合成氨表观消费量为5017.62万吨,2018年尽管其表观消费量出现小幅度下降,但随后又呈现逐年递增态势,截止到2021年我国合成氨表观消费量为5989.64万吨,较2020年同比增长14.5%,2023年达6201万吨。

    绿氨是一种以氨为主要原料,经过特殊加工生产出的氮肥产品。根据中国化肥行业协会的数据,2022年国内绿氨产能仅不到350万吨。在国内双碳目标持续推进、供给侧改革以及环保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背景下,氨市场由传统合成氨向绿氨过渡已成大势所趋,未来我国绿氨市场规模有望得以快速释放。截至2023年2月,全国规划绿氨项目已接近50个,规划产能超过800万吨。

    整体来看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中指出,有序推动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,科学指导电力规划和有效投资,发挥电力市场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。在“双碳”目标的大背景和绿色电力需求日益高涨的驱动下,新能源发展尤其是绿氨必将迎来爆发期。相比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火力发电,以太阳能、风力、地热、生质能、核能等绿色电力更符合环保、可持续,是未来发展的方向。

    1.1.3技术分析

    本项目采用的制氢技术核心是电解水制氢。可再生能源制氢的关键核心技术是高效的电解水制氢技术。电解水制氢就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,通过电化学过程将水分子解离为氢气与氧气,分别在阴、阳两极析出。

    阳极:H2O→1/2O2+2H++2e-

    阴极:2H++2e-→H2

    总反应:H2O→H2+1/2O2

    1.1.4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

    1)政策优势

    产业政策层面。2022年3月,国家发改委、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《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(2021—2035年)》中提出不同阶段发展目标:到2025年,基本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,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,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,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万至20万吨/年,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万至200万吨/年;到2030年,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、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,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;到2035年,构建多元氢能应用生态,可再生能源制氢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升。

    地方政策层面。《吉林省工业发展“十四五”规划》明确指出,重点发展风电主机、发电机、叶片及光伏电池、组件。围绕“制、储、运、加、用”氢全链条,推动氢能装备、氢燃料电池研制。支持智能换热机组、新型高效节能换热器研发。推进大气污染治理、水污染治理、固体废物处理等环保设备加快发展。培育新能源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,建设新能源装备研发制造基地。

    2)资源优势

    吉林白城位于吉林省西北部,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和光照优势。白城是吉林省风电开发最早的地区,是全国首批千万千瓦风电基地、东北唯一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。

    (3)产业优势

    2013年,白城市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准,建设了全国唯一风电本地消纳综合示范区,城市电量从2013年的33亿千瓦时增加到2018年的48亿千瓦时;2014年被国家列为新能源示范城市首批创建名单,截至2018年,全市新能源利用率已突破17%;2017年,经过竞争优选,在全国34个城市中脱颖而出,被确定为10个第三批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之一;2019年,白城市获得风电平价上网项目94.25万千瓦;依托扎鲁特—青州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的100万千瓦无补贴平价上网风电项目获得国家能源局批复,所发电量全部输送至山东电网消纳。截至2022年4月,白城市已建成风电容量392万千瓦,在建及规划新建风电装机容量2,564万千瓦,风电总建设规模可达2,956万千瓦。

    1.2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

    要建设行政办公区、辅助生产设施及公用工程区、生产装置区及储运设施区四个部分。项目占地面积5.8万平方米。

    制氢及绿氨部分额定总需要容量255MW,其中制氢部分需要容量234MW,绿氨装置(包括空分装置、循环水站、脱盐水站等辅助设施)需要容量19.5MW,厂前区办公楼、食堂及倒班宿舍、分析化验中心、中心控制室等需要容量1.5MW,用电量20.4亿kWh;当绿氨装置运行在110%生产能力时最大需要容280MW。用电量22.4亿kWh。

    1.3 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

    1.3.1项目总投资

    项目总投资180,000万元,其中建设投资144,000万元。

    1.3.2资金筹措

    企业自筹

    1.4 财务分析及社会评价

    1.4.1主要财务指标

    项目达产后,年销售收入97,000万元,利润22,260万元,投资回收期10.5年(税后,含建设期2年),投资利润率12.37%。

    说明:表中“万元”均为人民币

    1.4.2 社会评价

    本项目有利于提升能源利用效率,提高资源利用水平,提升清洁生产水平,发展绿色制造产业,改善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降低碳排放强度。

    1.5合作方式

    独资。

    1.6需外方投资方式

    资金、其他方式可面谈。

    1.7项目建设地点

    白城市工业园区。

    1.8项目进展情况

    正在编制可研报告。

    2.合作方简介

    2.1单位基本情况

    名称:白城工业园区管委会

    地址:白城市工业园区洮儿河路1号

    2.2单位概况

    白城工业园区于2005年初开发建设,2011年12月正式晋升为省级开发区,并更名为“吉林白城工业园区”。控制区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,启动区规划面积22平方公里。园区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和省政府命名为“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”、“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”、“全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”和“国家双创示范基地”。园区现有农产品加工园、建材工业园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三个省级特色园区,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是全省唯一一个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区。

    一直以来,园区坚持“突出产业特色,集成优势企业,形成经济规模”的原则,努力打造产业集聚度高、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集群。初步形成了农产品精深加工、汽车及零部件加工、新能源装备制造、冶金、新材料、生物化工六大特色产业,先后引进了益海嘉里、华润集团、中材科技、中国国电、梅花生物、江苏天奇、华锐风电等世界500强企业、大型央企及行业龙头企业。

    2.3联系方式

    2.3.1合作单位联系方式

    联系单位:吉林白城工业园区管委会

    联 系 人:林夕梦

    联系电话:+86-436-3687011

    邮 ?箱:zsj7229@163.com

    2.3.2项目所在市(州)联系方式

    市(州)联系人:徐增春

    联系电话:+86-436-3203010

    ??????????+86-13894682986

    传真:+86-436-3224565

    电子邮箱:bcjhj07@126.com

立即认证发布信息
还不是会员?立即注册会员

咨询热线:400-601-4000 | 客服热线:400-601-4000 转 8000 | 销售热线:400-601-4000 转 8001

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Group | 星河经纬(北京)资讯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11010802023282 京ICP证 020180 号

本站法律顾问:北京市汉达律师事务所  林光明律师

北京总公司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人民大学南路大华天坛大厦六层

版权所有 2002-2025 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010-61124611


  • 开云手机版登录入口APP

  • 微信公众号
收起
  • 客服
  • APP
  • 公众号
  • 投诉建议